
資訊詳情
遼寧盤錦把握畜牧發展新常態 做好供給促改革
發布時間:
2022-04-28 09:25
2016年是“十三五”開局之年,畜牧業發展面臨新的挑戰和機遇,盤錦市結合實際制定一系列強有力的措施,全面推動畜牧業發展。
一是調結構,促改革。在保證傳統生豬、家禽養殖總量的基礎上,著力抓好“糧改飼”試點,擴大牛、羊養殖基地的建設,提高牛羊肉的供應量,滿足消費者飲食結構調整的需求。同時,打好品牌戰略,推出一批高端畜禽產品。充分發揮本地區資源優勢,進一步提高興川、意生肉雞,遼鶴、大清肉鴨品牌知名度,搶先占領部分高端消費市場,形成人無我有、人有我強、人強我優的畜牧發展格局。
二是轉方式,降成本。轉方式就是改變傳統的粗放型、散養型生產管理模式,積極推行標準化、規模化、集約化生產方式,大力發展畜牧龍頭企業,創辦產銷一體化工廠,開設家庭牧場等。逐步完善機械化畜牧生產,減少人工成本。加大主推良種和主推技術的推廣力度,加快畜禽品種改良,提升科技水平,提高生產效益。
三是適應新常態,融入大環境。當前畜牧業發展進入新常態,養殖發展與環境保護需協調發展,畜產品質量安全需高度重視,動物疫病防控需持續加強,但政策扶持和消費需求給畜牧業發展帶來機遇,因此要積極的適應新常態,進而引領新常態。在“互聯網+”大環境的驅動下,大膽嘗試將畜牧業發展融入其中。探索通過電商進行資料采購和產品銷售。
四是注重宏觀調控與市場調整有機結合。2015年全國各地的倒奶事件使我們警醒,牛奶的供應量與市場需求不再平衡,導致奶價大幅下降,部分養殖戶出現了倒奶的現象。為穩定奶業的生產,防止今后出現更大的供應危機,政府制定多項穩定措施,科學指導養殖戶做好生產,調整牛群結構,抓好成本管控,實現宏觀調控與市場自主調整有機結合。
五是搭建產銷橋梁,平衡供給與消費。利用大數據分析市場需求量與供應量的關系,通過政府引導生產,合理增減砝碼,使畜禽供給量與需求量趨于平衡。開展訂單生產模式,鼓勵養殖戶借助專業合作社的信息平臺,有計劃的進行生產和銷售。以觀光旅游畜牧業發展為載體,促使城市居民走進養殖場區,開展動物認領和認購活動,實現生產與銷售直接掛鉤。